上一篇看起來了無新意,感覺上又是一篇唱衰中國又沒營養的文章。
然而,我之前所做的真的只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假設,
我嘗試著為了這個假設找出根據。
我的假設是: 中國在1895年以前根本就不是個弱國,反而被是為東方的強權。
在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中,往往將1840的鴉片戰爭視為列強瓜分中國的開始,
然而這個很耐命的王朝,一直到了1912,七十多年後才崩頹,比國民黨遷台至今的時間
還要再長,而且期間歷經了席捲東南的太平天國。
縱使洪楊之亂使得天朝的權力結構改變,然而它的體制能是有效的控制整個中國。
我的假設2: 古早版的改革開放: 洋務運動
在歷經幾場對外的挫敗,想要有所作為的官員,無不以洋務為號召
大興土木,富國強兵;開明的大臣也不在將外國勢力是為洪水猛獸,
在平定太平天國時,清廷也有雇用外國傭兵的記錄。
重大工程的興築(造船,武器,電報)都可以看得到的列強角力的痕跡,
北洋水師成了東亞第一大艦隊
就連名臣左宗棠的東征伊犁的龐大軍餉,也是由胡雪巖向外資銀行貸款而來
沿海省分,在洋務運動以及外商的刺激下,繁榮興盛。
但中國政治的本質仍無改變,督撫割據,朝廷政爭,窯務運動所標榜的
"富國強兵"成為他們互相鬥爭的工具,而非單純的目標。
有人說洋務運動為中國帶來了現代化的基礎,然而這種基礎卻是相當薄弱的
中國仍未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否則就不會有七八十年後共產黨也不會領著農民起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洋務運動的推波助瀾下,經濟上重沿海輕內陸的傳統從此確立
深遠的影響到100年後的今天。
我們回看今天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成就心滿意足,08京奧,上海世博,廣州亞運
沒有一場不是盛況空前,令國際瞠目結舌,沿海省分繁榮富裕。
洋務運動讓中國滿朝文武志得意滿了30年才發現自己張牙舞爪的姿態原來是紙糊成的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也已20年,他們也確實有再度讓人不能忽視,
不過的是,他們這次仍需要證明,在政治結構上維持不變的的經濟改革是否真能成功
而不是曇花一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