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他是黎智英



11月初,華爾街日報刊載了黎智英購入宏達電於百分之二的股份,

成為該公司第三大個人股東。


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竟然有些激動,又帶了些感動:

這位廣東順德出生的60歲生意人不知道又要捲起一場甚麼樣的風雨?

一個雖然叱吒港台報業卻兵敗電視圈的大亨投資台灣一度最具代表性科技公司。

多麼引人入勝的一則新聞。

差不多在十月中旬,香港政府在換發免付費電視執照時,

並沒有將免費電視執照發給鋒頭最健,投資金額最大的香港電視台。

這個電視台的老闆跟當時壹電視的黎智英一樣,用最好的設備,請最知名的演員

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要以破壞式的創新改變香港兩台獨大(TVB,亞視)的局面。

該電視台的老闆王維基在尚未獲執照的就放話,不會做個親共的電視台,

不會當第二個央視。

整個做法與黎智英壹電視突圍失敗的例子頗為相似。

不同的是,黎智英輸給了台灣民間的系統台業者
                    香港電視台的老闆則是輸給了頒發執照的香港政府。

在香港電視台的員工,立場親港視的蘋果日報,與香港市民質疑政府發牌公正性的同時,

黎智英正慢慢的購入宏達電的股票,

而宏達電的老闆王雪紅夫婦同時也是TVB的大股東。



在蘋果日報日趨猛烈的口誅筆伐之下,甚至號召拒看TVB年度台慶。

影響所及,使得TVB招牌台慶收視率創下16年來最低。

台慶之後,TVB將蘋果日報列為不受歡迎媒體,封殺蘋果日報。

凡TVB統籌的活動,新聞,一律拒絕壹傳媒參訪。



宏達電的第一二大個人股東投資的電視台封殺第三大股東經營的媒體。

這場傳媒戰爭橫跨台灣海峽。

一對是覬覦中國市場許久的虔誠基督徒夫婦,

一位是篤信市場不惜與當權者對立的天主教徒。

他們分別都想為了自己的企業在日益激烈/衰退的市場殺出重圍,

且看他們怎麼走,怎麼鬥,怎麼妥協,或是合作?

我蠻愛觀察一個人在面對敗局後如何自處,就像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



"榮譽學生"(The Honorable Schoolboy, 1977): 英國情報局在經歷近乎裸露的滲透後,

如何在一個其貌不揚,始終不是首長第一人選的資深情報頭子帶領下重整旗鼓,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利用己方僅存的優勢,聯合一群被嚴重低估的諜報老將們,

向曾經將他們的尊嚴踐踏在地的蘇聯再一次戰書。

入股宏達電,是黎智英在台灣電視一役後首次積極性投資(至少就媒體報導上看來。)

不是處分資產解壹傳媒燃眉之急,也不是看淡市場作獲利了結。

重返台灣後的黎智英反而更重視香港,積極參與社運,反中國干預,還成了主持人

與倪匡蔡瀾主持清談節目訪問明星(透過網路傳播)。

是否是因年過60因此更珍視自己所信仰的價值:

自由主義,積極不干預

上個世紀末,1999年,黎智英創立網購商城: 蘋果速銷,

利用網購,郵購並行的方式試圖切入零售市場,在香港寡占的兩家超級市場的排擠下

蘋果速銷不堪嚴重虧損,不到一年即結業,黎智英個人虧損超過10億港元。

隔年壹傳媒進軍台灣 ,十年過去,台灣市場已佔壹傳媒營收約42%

不論成敗輸贏,他還是一直向前走。

香港的壹傳媒總部立了兩尊塑像: 哲學家海耶克,與前香港財政司司長郭伯偉




他們分別代表了古典自由主義的精神,與具體實現: 自由市場。

據說在他去年撤出台灣壹傳媒時,將海耶克的雕像留在辦公室

說他是看好宏達電也好,作為鉗制TVB的戰略投資也罷(我比較相信是後者)

他不僅要與商場上的對手競爭,也要與試圖干預市場的黑手較量。

他是八卦雜誌大亨

他是自由市場的信奉者

他是黎智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