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十年的藍圖

十年以前,我曾在溫哥華待上五個星期

十年之後,我又在這待了超過五個星期

變的是,我已從個小胖子變成了個大胖子




上次我還在擔心自己考不考得上我媽早也念晚也念的私立國中,

現在已經在想要怎麼找工作了。

還記得那個時候,整個夏令營有三分之一是台灣人

幹壞事的時候,一定有台灣人的份

當我們的國旗在晚會上出現時,我們的掌聲是最熱烈的(因為我們人最多)。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甚麼是"愛國"

十年過去了,這裡的華人臉孔依舊不減,

然而他們的口音我卻已不再熟悉。

可能來自北京,山西,貴州,哈爾濱...

台灣人很像蒸發了(後來發現不是不見了,是藏起來了。)

在史丹利公園騎腳踏車時,我不禁在想

當一個國家海外人口減少的時候,可能有幾個原因:

國家富強了,人民以自己的國家自豪,不願當二等公民。

或者是

國家的中產階級已經無法再負擔移民/出國進修的成本了。

我不願昧於良心的相信前者,但我也不敢相信後者的情形正在發生。

我曾經見識過台灣人在這裡橫著走的景象,但如今看來那只是曇花一現。

香港人依舊在,阿共卻是越來越多。

台灣人的興衰,在這十年間一覽無遺。

我繼續沿著灣岸騎下去

一邊回想著這十年台灣的改變:

國小五年級時政黨輪替,

後來新聞開始報導產業外移,

科技代工崛起一堆人搶著當/嫁科技新貴

之後我到現在還不太懂的"員工分紅費用化"很像又讓新貴變成大家眼中的爆肝工程師了

代工業者尾牙一個辦得比一個大,

到了高中的時候,家裡附近的中小企業工業區下班的時候變得比較不會塞車了

當主政者以八年遺毒為理由,試圖向對岸借力使力之際,

我們高學歷官員們卻沒有認清一件事:

經濟力量的式微並不表示我們應該自卑,甚至自亂陣腳

人民的活力(而非政府那些似是而非欠缺遠見的政策)才是台灣存續至今的原因:

我們比中國人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的歷史,

我在這認識的山西人不知道閻錫山後來死在台灣,南京人也忘了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言論自由,使我們更能肆無忌憚的運用文字。

經歷共黨的洗禮,他們中國文化的底蘊,顯然不及從小就在背學庸論語的台灣人

台灣在三四十年前就出現了李敖,而到今日,中國才有一個還沒被算帳到的韓寒。

當我們已經掌握了對方的歷史,

我們沒有必要對一支對於自己歷史一知半解的民族感到自卑。
(儘管我們仍要對台灣歷史的空白感到慚愧)

對於香港

台灣則是有他們可能一輩子也得不到民主自由

他們或許可以看著報紙上那些被狗仔拍得落荒而逃的名流暗自得意,

但卻沒辦法用選票決定帶領自己的領袖,看著領導者逐漸變得世襲,財團化。

台灣英語比他們差,

但相對地,

台灣沒有港人那種以前服侍洋鬼子現在服侍大老粗,今非昔比的包袱

更能拉的下身段。

自由,是台灣的本錢

文化,是台灣的潛能

品牌,是台灣急欲的王牌

要讓喜愛東方文化的洋鬼子知道,要瞭解中國文化的髓,

必須到台灣,讀繁體書,看寶傑的關鍵時刻。

讓阿共知道,往東一點點有一個上youtube不用翻牆,寫文章不會被和諧

又講國語的華人國家...叫做台灣

台灣不需要貶低自己,不需要膨脹自己,

只需要做自己。

以釣魚台來說,

怕事的政客,可以選擇不功不過,遠離爭端。

但如果可以在當今中日矛盾中,挺身而出,台灣是否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哪個國家離釣魚台最近?

哪個國家派兵到釣魚台最快?

中國比較信任台灣還是日本?

日本比較信任台灣還是中國?

答案呼之欲出。

台灣可以假裝以前保釣的喊假的,

也可以跳出來告訴兩強說:

"我來擺一桌,大家喬一喬"

數十年的民主教育下,台灣人民對於一個只求不犯錯的領導團隊是不會滿足的。

台灣要從製造產品,轉為製造夢想

                品牌代工,轉為品牌工廠

一定會有人跌倒,頭破血流

但,只要告訴台灣人前方在哪,我們用爬的也會爬到

就像我們爸爸,祖父那時一樣 。

掌握歷史的傷痕,善用歷史的軌跡

讓世界知道,太平洋西岸的和平,華人文化的風向

有股世界不得不正視的力量

叫做,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